宜昌家书丨记忆姐姐思念赤脚医生周友英
宜昌市妇联
“家书抵万金——现代家书家信征集”
那偏远的地区
总是流传着
赤脚医生的故事
今天小编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封特殊的家书。这封家书是周友富写给自己已故的姐姐的信。
周友富的姐姐是60年代共勤村的赤脚医生,为农村的合作医疗事业奉献了一生,年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周友富在年清明节写下此封家书,以表达对姐姐的思念以及对上世纪赤脚医生的崇敬。
“记忆
姐姐
”思念赤脚医生:周友英
(周友英)
亲爱的姐姐:
你是记忆中最美的姐姐
转眼间,你已经离开我们两年了,但是我仍然清晰地记得夕日炎炎的村庄中、一个头戴草帽、肩挎药箱的年青女子挑着一担水桶摇摇晃晃地行走在村庄每个角落、挨家挨户送降暑的酸梅汤、毎到一户就招呼这家人拿出大小碗盛满······这就是我的姐姐——“赤脚医生”周友英。你不仅送好喝的酸梅汤、还送预防感冒的鱼腥草、陈皮汤。我记事时、夏天放假后经常在家等候小队的卫生员送酸梅汤。那时侯有两部描写和歌颂“赤脚医生”的电影叫:《春苗》、《红雨》。
你是村里任劳任怨的赤脚医生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农村卫生条件极其恶劣,各种疾病肆意流行,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情况下,农村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应运而生。从此全国各地建立了县、乡、村农村三级卫生网、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赤脚医生。为补充短缺的医务人员、各生产队推荐一两名贫下中农子女、送到公社的卫生院进行短期培训、然后领一个药葙、回到生产队、就当起了“赤脚医生”。由于你在培训期间各项考核优异,被公社卫生院指派筹建共勤卫生室。(当今共勤村社区医疗中心)。
(周友英与家人在一起)
“赤脚医生”一是“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子女。二是初、高中毕业生、其中一部分是上乡下乡知识青年表现优良和回乡青年。三是中医世家的后代。你由贫下中农推荐、大队同意、经公社审查、卫生院培训后、返乡成为大队的“赤脚医生”,由于没有固定薪金、许多人要赤着脚、荷锄扶犁耕地种田、靠挣“工分”养活自已。但你从来不埋怨一句,从“一根针、一把草”开始、靠一双脚、不分白天黑夜、过河爬坡、翻山越岭、顶严寒、冒酷署、走村串户为群众解疾苦、除病痛,经常在自己身上练扎针、亲口尝试自做的中草药!不仅用自采的中草药为村民治病,在流感流行时、还用生姜、节节根等熬汤分发到每一位大队社员手中。那个时侯患个头痛脑热的、只要是贫下中农有病、你就会出现在乡亲们你面前、同社员心贴心,我为有你这样的姐姐感到骄傲和自豪。
你是队伍中优秀的乡村医生
赤脚医生是合作医疗的忠实的实践者,集体经济年代,你们承担了大量的公共卫生任务。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卫生防疫、除害灭病、初级合作医疗、两官五改、地方病普查、麻风天花、丝虫普查、疟疾歼灭战,到八、九十年代的公共卫生宣教、计划免疫、传染病防治、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宣传指导等、付出了无数艰辛劳动。
“赤脚医生”是活跃在乡村基层的一支不脱离农业生产的卫生队伍。为提高“赤脚医生”的技术水平,宜昌市从上世纪70年代未开始对“赤脚医生”进行培训、并于年做出决定、要求各地对“赤脚医生”进行考核、凡经考核达到医士水平的“赤脚医生”发给“乡村医生”证书,达不到这一水平的改称“卫生员”,你当时是全公社获得医师证的第一人。随着社会的转型,这些乡村医生依然在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建立发展尽义务、默默奉献。
虽然现在你离开了我们,但你的美名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中,永远留在我的心中,愿你在天堂一路走好!
作者:三峡物流社区周友富年5月
往期精彩推荐⊙永远做快乐的孩子王——记宜昌《家长报》王功华老师
⊙夷陵区妇联副主席张丽:与孩子一起成长
⊙宜昌伊顿幼儿园王雅琳:论逆商对孩子的重要性
⊙点军区童心幼儿园李小庆:家庭教育分享——生活能教会孩子很多很多
⊙红缆小精灵幼儿园简玲玲:如何不动声色引导孩子爱上阅读
⊙民悦幼儿园王常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广告
合作、投稿
邮箱:
qq.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贵阳治疗儿童白癜风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zx/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