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年金融生态环境指数全省第一人民资

7月22日,宜昌市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金融专场)在三峡日报社宜昌市新闻发布中心举行。在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末,宜昌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亿元、亿元,较年初分别增加亿元、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79%、14.47%。存贷款余额继续保持全省同等市州首位,同比增幅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增幅1.86、2.18个百分点。全市上市公司总数达到12家,连续19年获评全省金融信用市州,连续两年金融生态环境指数全省第一。宜昌市地方金融工作局副局长彭承勇:念好“加减乘除”四字诀宜昌市地方金融工作局通过持续开展“金融扫街”等专项行动,主动上门“送贷”,精准落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等金融政策工具,引导加大信贷投放;通过实施金融服务“六张清单”公示机制,减少企业信贷办理时间,开展“清、减、降”专项行动,督促金融机构继续为企业减费让利;通过搭建“宜昌网上金融服务大厅”,为小微企业画像增信,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开展直接融资,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实现发展“乘数”效应;通过“一企一策”、“企业金融服务方舱”为企业化解风险、纾困解难,开展清单式融资信用辅导,帮助融资有“缺项”的企业满足贷款条件,破除发展藩篱。截至6月末,全市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8亿元,比疫情发生前增长50.29%,增速远超各项贷款平均水平,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户,较疫情前增加户,融资成本较疫情前降低1.18个百分点。宜昌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谢超:“财政科技创新贷”助推科技创新宜昌市科学技术局与市财政局联合推出了“财政科技创新贷”产品,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了创新融资平台;并对城区“财政科技创新贷”提供贷款贴息、担保费和保险费补贴;还通过组织开展银企对接、供需调查、信息发布等服务活动,建立了企业与银行的对接机制。今年上半年,宜昌市城区申报“财政科技创新贷”备案贷款68笔,申报总金额近3.3亿元,备案1.98亿元,近三年,“财政科技创新贷”申报和备案总金额累计分别达到4.82亿元和3.39亿元。宜昌市税务局副局长谢忱:“银税互动”助力小微企业发展“银税互动”是由银行向诚信纳税的小微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用于短期生产经营的信用贷款。为了将“银税互动”这一渠道打造的更加高效顺畅,宜昌市、县两级税务部门与宜昌市32家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实现“银税互动”合作机制%全覆盖;纳税信用评价级别由高至低共设A、B、C、D、M五级,为了扩大受惠面,“银税互动”受惠群体由纳税信用A级企业扩大至M级企业;通过“银税互动”数据直连工作模式,纳税人可运用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渠道实现线上融资,融资用时由传统模式的三天甚至数周缩短至最快3-5分钟内资金到账。今年上半年以来,全市1户小微企业获得“银税互动”贷款20.5亿元,贷款总额同比增长14%;“银税互动”也促使市场主体更加重视纳税信用,近年来,纳税信用分布呈现A级、B级逐年增加,C级、D级明显减少的良好态势。宜昌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谢天星:打造创业担保贷款“”网办系统宜昌市人社局通过优化经办流程,打造创业担保贷款“”网办系统,实现“1分钟申请、3分钟审核、人工0干预、群众0跑腿”。为此,宜昌市人社局牵头,与市财政局、人民银行宜昌市中心支行、市担保集团及经办银行签订五方合作协议,并建立了月联席会议制度和人社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对合伙创业、小微企业贷款额度提高到万元、万元;在把控风险的情况下,积极推广代偿风险担保集团承担80%、经办银行承担20%的“二八”风险分担做法,对贷款金额20万元以下、信用良好的创业者,实行“见贷即担”。同时针对个人及企业贷后风险实时监测、及时预警,积极开发完善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线上申报系统,推动小微企业创业担保贷款增量提速。截至今年6月底,宜昌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8.5亿元,累计发放达到.5亿元(贷款余额69.9亿元),争取财政贴息8.37亿元(担保基金余额3.5亿元);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9.2万人次自主创业,帮助家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带动就业28万余人,贷款回收率99.98%。贷款规模、扶持人数和贷款回收率等指标连续多年处于全省市州领先位次。(三峡商报全媒记者潘惠敏通讯员刘明兴)本文来源:三峡商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xw/11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