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杂谈我国副省级城市有哪些为什么中部
副省级城市是中国行政架构为副省级建制的省辖市,正式施行于年2月25日,前身为计划单列市,其党政机关主要领导干部行政级别为省部级副职。副省级城市在财政预算上是独立于省级财政预算的,而且地方财政收入也不需要与省级政府分成,完全由各计划单列市自行分配,副省级市的四大班子的正职不是由省委任命而是从中央直接任命。将计划单列市确定为副省级市,加强了省级机构统筹规划和协调的地位和作用,减少了省与计划单列市之间因权限划分不清引起的矛盾和扯皮。
一、副省级城市的概念与溯源
副省级城市的官方规范说法是“副省级市”,意思是:首先为市,不是省;属于省辖,不是中央直辖。下面简要了解“副省级市”的发展脉络:
⒈“副省级市”前身是“计划单列市”
计划单列市的全称是“国家社会与经济发展计划单列市”,即国家计划单列市,简称“计划单列市”。这里指的就是:在国家计划中列入户头并赋予这些城市相当于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但其行政管理关系,仍然由所在省管理。
计划单列市为5个,即:辽宁的大连、山东的青岛、浙江的宁波、福建的厦门、广东的深圳。
这5座计划单列市的特点是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相对发达、产业结构比较合理,在国家经济发展大局中占据独特地位。
⒉副省级省会城市
“副省级市”的关键字是“副省级”。
副省级省会城市共有10个,即:广东的广州、湖北的武汉、黑龙江的哈尔滨、辽宁的沈阳、四川的成都、江苏的南京、陕西的西安、吉林的长春、山东的济南、浙江的杭州。
⒊干部高配市与副省级市
人们经常会产生误解,认为省会城市和有些非省会的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是省委常委甚至是省委副书记,就会想当然地认为该市是副省级城市,其实这是不对的。这样的情况通常只有书记一人的级别高,属于干部高配,城市整体行政级别并没有提高,仍旧是地级市,其他干部的行政级别也并没有变化,仍旧按地级市标准配备。一省中地位比较重要的非省会地级市,其市委书记往往也会由省委常委或者省委副书记兼任,比如江西赣州市、宁夏固原市、江苏苏州市、无锡市、陕西延安市、浙江温州市、海南三亚市、广西桂林市、湖北襄阳市、宜昌市、咸宁市、河南洛阳市、内蒙古包头市等,这也属于干部高配的情形。
二、副省级城市的干部行政级别
副省级城市的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长、市政协主席职务列入《中共中央管理的干部职务名称表》。也就是说:任命副省级城市的“一把手”,中央都需要直接发文明确或提名。例如:
⒈以副省级城市杭州为例
⑴任命书记。中央决定:某某同志任浙江省委委员、常委和杭州市委书记。
⑵任命市长。中央和浙江省委决定:某某同志任中共杭州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市长候选人。
⒉以正厅级城市长沙为例
⑴任命书记。中央决定:某某同志任湖南省委委员、常委。湖南省委研究决定:某某同志任长沙市委书记。
⑵任命市长。湖南省委决定:某某同志任长沙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提名为市长候选人。
三、副省级城市机构规格区别
⒈市辖区和市属部门
副省级城市的市辖区和市属部门普遍为副厅级(内部又称“正局级”),如南京市秦淮区、青岛市民政局。市辖县政府为正处级(使用等同副厅级,市政府的工作部门为副厅级,市辖区政府的工作部门为正处级,市辖县政府的工作部门为正科级(使用等同正处级),市政府的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处、室)为正处级,市辖区政府的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科、室)为正科级,市辖县政府的工作部门的内设机构(科、室)为正股级(使用等同正科级)。
⒉中央直属部门
由于计划单列市具有省一级的经济管理权限,因此涉及经济方面的中央垂直管理部门都在5座计划单列市设立有关的垂直机构,与省级机构平行。如大连市国家税务局和辽宁省国家税务局为兄弟平行单位、厦门海关和福州海关为兄弟平行单位。
四、副省级城市的分布特点
⒈按区域
⑴东北地区:黑龙江的哈尔滨,吉林的长春,辽宁的沈阳和大连。
⑵东部地区:江苏的南京,山东的济南和青岛,浙江的杭州和宁波,福建的厦门。
⑶西部地区:陕西的西安,四川的成都。
⑷中南部地区:广东的广州和深圳,湖北的武汉。
⒉按省份
⑴辽宁、山东、浙江、广东分别拥有2座副省级城市。
⑵黑龙江、吉林、江苏、福建、陕西、四川、武汉分别拥有1座副省级城市。
15座副省级城市布局图
⒊特例
副省级城市厦门所在的福建省,其省会城市是福州,但福州不是副省级,而是正厅级。因此厦门的城市规格要高于福州,这也是唯一的比所在省的省会城市还要高的城市。
厦门
五、中部仅有武汉是副省级市
中国中部仅有的1座副省级市,不是郑州和长沙,也不是合肥和南昌,而是武汉,这就得从历史溯源说起。
进入80年代后期,很多城市开始提出申请,要求提高自己的行政地位。在年,国家决定建立16个副省级城市。在这些城市中,有10个省会城市,加上于深圳、大连、青岛、宁波、厦门五个计划单列市。在90年代初期,郑州的经济还不如河南另一个城市洛阳,整个80年代,郑州一直是全省第二,直到90年代后期,郑州才超越了洛阳,成为了全省第一。至于长沙的情况和郑州差不多,和湖北武汉的差距非常明显,长沙的迅速发展是最近10多年的事情,因此在80、90年代评估副省级城市的时候,没有考虑郑州和长沙也是情有可原的。起初,副省级城市有16个,但在年,重庆市被提升为直辖市以后,副省级城市的数量下降到了15个。
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10个省会城市都是历史悠久的城市,例如西安和武汉等等,长期占据省会的地位,这些城市在80年代的经济都非常不错,因此在90年代初期被提升为副省级城市。除了经济总量,还需要考虑对周边地区的带动能力、发展潜力和教育能力等各个方面,以苏州为例,苏州市是我国经济总量最高的地级市,苏州的优势很多,但区域辐射能力不强,苏州紧邻上海,无法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从最近几年开始,郑州和长沙一直申请副省级城市地位,对此,郑州曾经公开表态“河南不能没有副省级城市。”。另外,除了郑州和长沙,合肥、南昌、石家庄等城市也提出了申请,目前没有一个城市被提升,估计与怕会出现连锁反应有关吧。
1
END
1
■本文依据今日头条、百度百科、米汤历史等综合。
相关阅读推荐
周末杂谈▏详解中国官员级别的政治逻辑小贴士▏公务员职级及其与军队职务的对应关系周末杂谈▏一个人认知水平越低,就越容易过于“坚持自我”周末杂谈▏真正优秀的人,大都不合群周末阅读▏劣币驱逐良币:好人是如何被社会淘汰的?周末荐读▏詹国枢:我为什么不愿当市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xw/10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