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敦刻尔克不这是宜昌大撤退

电影《敦刻尔克》的上映,让欧洲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名声大噪,却鲜有人知中国抗战中也拥有一次规模不逊于“敦刻尔克大撤退”,且于中华民族意义非凡的“宜昌大撤退”。其实,将“宜昌大撤退”比作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云北是不认同的。为何?我们就来谈谈那场事关民族命运的“宜昌大撤退”。

“宜昌大撤退”的缘起

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上接巴蜀,下引荆襄,扼西陵峡峡口,是长江航线上的一个重要转运节点,素有“川鄂咽喉”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

抗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宣布四川为抗战大后方、并迁都重庆,进出四川的通道便成为中国抗战的命脉,长江航道则成为了主动脉,长江航道上的宜昌则成为关键节点。

南京和武汉的相继失陷后,匆忙西迁的各类企业和人员纷纷涌入小城宜昌以待西迁,其中滞留宜昌的工业设备多数来自于与战争相关的国防工业企业,而人员则有很多是工程师、医生、教师等关乎国家未来的精英人才。

一时之间,宜昌成为全国的焦点,而“宜昌大撤退”能否完成则关系到了国家的命运。

▲宜昌大撤退铭文

与敦刻尔克的异同

与后来的敦刻尔克相同的是,二者皆是前有堵截后有追兵,又都是在短时间内从虎口之下抢运出数量巨大的人员与物资,又都对各自国家未来的坚持战斗产生了巨大的意义。

▲宜昌大撤退景象

但二者之间又存在着极大的不同,“敦刻尔克”主要目的在抢运人员,因此其将联军的重装备尽数丢在了敦刻尔克,而“宜昌大撤退”抢运的不止人员,还有数以万计的工业设备。

在运输能力上,英国是举国之力抢运联军,而中国靠的仅是“民生公司”的22条运载量不足千吨的货船和临时征用的条木船,尽管二者数量大致相同(仅与英国政府统计的数量相比,不包括未注册的民间船只),但在质量上完全不可相比。

▲宜昌大撤退所使用的木船

撤退道路上,二者都遭遇了来自敌国的空中拦截与打击,但英国船队拥有皇家海军和空军的掩护,而彼时的中国空军已在此前一年的抗战中损失殆尽,而中国海军也已悉数战沉在了江阴要塞。

▲江阴海战,彼时弱小的中国海军悉数战沉于此

在撤退时间上,英国船队即便选择最长的航线,单程也只需要6小时左右。而从宜昌到重庆,往返需要6天时间,二者相差12倍。

此外,“敦刻尔克大撤退”是单方向的向海峡对岸撤军,而“宜昌大撤退”则是双向的,其在将难民和工业设备西迁的同时,还在返程中将川军数十万人送往前线抗敌救国。

可以说,“宜昌大撤退”之难度完全不逊于“敦刻尔克大撤退”,且“宜昌大撤退”发生于年10月至12月,远早于“敦刻尔克大撤退”。此中意义自然大不相同。

▲宜昌大撤退

因此,云北并不赞同将“宜昌大撤退”比作中国的“敦刻尔克”。至于“宜昌大撤退”为什么鲜为人知,云北想并非其意义不重要,而是在于“太普遍”。因为彼时之中国,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宜昌大撤退”一样,关乎国家存亡和民族命运的大事。

扛起民族存亡重担的卢作孚

卢作孚本为民生公司经理,“宜昌大撤退”前就协助企业和人员西迁,并积极的抢运军队送往前线。随着宜昌成为全国的焦点,年10月23日卢作孚亲抵宜昌协调运输,并于次日从宜昌码头开出了“宜昌撤退”的第一艘船。

▲宜昌大撤退中的卢作孚

但卢作孚的肩上的担子并不轻,他只有40天的时间,因为到了12月初,长江将迎来枯水期,此时工业设备将完全无法运输。

正如其所说的那样:“大半年间,以扬子江中下游及海运轮船的全力,将所有一切人员和器材集中到了宜昌,扬子江上游运输能力究嫌太小,汉口陷落后,还有三万以上待运的人员,九万吨以上待运的器材,在宜昌拥塞着,全中国的兵工工业、航空工业、重工业、轻工业的生命完全交付在这里了。”

此时岂止是这些人员与工业的生命完全交付在这里,可以说整个民族的生命都交付了这里了,交付在卢作孚与他的民生公司手上。

▲民生公司的轮船

为应对这一史无前例的挑战,卢作孚创造性的采用了“三段航行法”。所谓的三段航行法,就是将长江上游宜昌至重庆的航线分为三段,每段根据不同的水位、流速、地形来调整马力、船型、速度合适的轮船分段航行运输。

此种方法本为应对长江枯水期所采用的一种接力运输法,但为了保证40天内完成任务,卢作孚下令在非枯水期也采用这一方法以提高运输效率。

在接下来的40天中,尽管船队不断遭受日军空袭,每天都有船只被击沉以及人员伤亡。但是奇迹还是出现了,至年12月,宜昌堆积的工业设备基本都运输到了后方,人员也悉数撤离,“宜昌大撤退”取得了奇迹般的胜利。

而至次年6月宜昌陷落前,卢作孚的民生公司共运送军队、伤兵、难民等各类人员万人,各类物资余万吨,为抗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宜昌大撤退部分单位列表

其中的各类军工企业,西迁后紧急恢复生产,并昼夜不停的赶制,轻、重机枪、步枪和各类弹药。而工矿企业则亦同样的尽力恢复生产,为国防提供各类所需工业产品。

“宜昌大撤退”的意义

“宜昌大撤退”所抢运的工业设备,入川后很快开工复产,并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炼钢等行业的综合性工业区,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

特别是在滇缅公路被切断,中国失去了大规模外部物资供应后,正是这些经由“宜昌大撤退”运输到大后方的企业,组成了抗战的坚强后盾,生产了大批枪炮,为前线的将士们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杀敌武器,为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此外,“宜昌大撤退”还安全的撤出了大批人员,他们包括教师、工程师、医生以及诸多儿童和伤兵,他们都是民族的精华和抗战的有生力量。他们的安全撤出对于中国的坚持抗战具有重要意义。

而这一切,都归功于宜昌大撤退。

??

更多相似文章阅读

运-8/9特种飞机超级大合集

一周军闻

朝鲜氢弹试验引6.3级地震我外交部坚决反对强烈谴责

《敦刻尔克》观影必备装x指南

绕飞这词火了,来说说“六爷”的前世今生

《五国海军条约》的吨位比究竟是怎么来的?

武士窃国

日本军部窃国史序章

中国的“侧卫天团”

《军事编辑部STORY》乖,过来!意面给你吃

开挂摔机0多架,中国不动手印度都得挂!

长按







































北京白癜风医院排名
白脉软膏的零售市场价格多少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xc/78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