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语,中国语言文化中的一朵艺术之花

12月15日上午,三峡文化讲坛老宜昌系列讲座年最后一期如期开讲,讲座邀请到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灯谜学术委员会常委、宜昌市民协顾问杜心宁先生。杜老师曾两次荣获全国十佳灯谜奖,全国灯谜论文一等奖,曾获得“中华猜谜手”“灯谜国手”称号。本期讲座共有四十余名灯谜爱好者,冒着严寒来到宜昌市图书馆五楼讲座现场,欢聚一堂,互相出谜,同共探讨,会场内感到春意暖暖。

杜心宁老师开篇首先给大家出了两道谜语:“红公鸡,绿尾巴,一头栽到地底下”,“麻屋子,红帐子,里头睡个白胖子”这两首耳熟能详、脍炙人口的宜昌谜语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猜出谜底的乐趣,更多的是它唤起了关于宜昌的一些回忆,这小小的谜语让你记起了你的婆婆或家家给你打谜语的情景,唤起了你对儿时宜昌的美好回忆。这种回忆直触心底,美好而亲切,这就是一则小小谜语的魅力。

接着杜心宁老师讲述了谜语的由来和产生。谜语在《辞海》中的解释为暗射事物或者文字等供人猜射的隐语。谜语古称“廋词”、“隐语”,至汉代始称“谜”或者“谜语”。谜语是一种文字联想游戏,是扎根于汉语言文字的艺术之花,是中国人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谜语的出现约在夏商时期,距今至少已有年左右的历史。谜语早期作用有祭祀,巫祝之用;谲谏劝戒之用;战争密语之用;帮会行语之用;或者外交斗智之用。而现代谜语的作用则是在元霄或过年期间,大家欢聚一堂时的趣味游戏。

最后杜老师重点讲述了谜语和灯谜的构成要素,即谜面、谜目、谜底。以及从三个要素特证来区分谜语与灯谜的相异之处。民间谜语大多是“事物谜”,主要是以事物的形状、特点、性质、用途来描摹对象,多运用白描、比喻、夸张等手法来扣合谜底。通常也称“白描法”。灯谜仅指文义谜,很少事物谜。灯谜是以中国汉字的形音义,通过会意、别解、离合、增损、句读、谐音、象形等方法来扣合谜底。灯谜的谜底包罗万象。

讲座结束前,杜老师现场出了几个谜面邀请听众们参与猜谜,现场听众们热烈讨论,不负重望,纷纷解出谜底。杜老师欣慰地表示在宜昌民间中,老百姓喜欢谜语,研究谜语并且让谜语口口相传,谜语这朵中国语言中的小花将永开不败。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的中医院
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y/56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