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千年飘香罐罐茶宜昌土家饮茶习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茶圣陆羽《茶经》的开篇之语,而今已是诸多茶人耳熟能详的名言名句。“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传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关于茶的最早文字记载。陆羽这段话说明早在远古时期,三峡一带的祖先已学会利用茶的药饮价值。
关于茶的饮用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药物说、祭品说、食物说、同步说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饮用模式,在现今许多少数民族的茶饮方式中仍能找到依据和痕迹。
历史上的宜昌,出现过许多名茶,诸如唐后期贡茶峡州明月、碧涧、茱萸、芳蕊、小江园等;因李白《仙人掌茶并序》而闻名遐迩的当阳玉泉寺仙人掌茶;清时贡茶远安“鹿苑茶”;诞生于18世纪中期被称为“贡熙”的“宜红茶”……众多的文人雅士茶客也与宜昌结下茶缘,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茶事佳话。茶,无疑是宜昌的一张绿色生态名片。这张名片,刻满几千年历史风霜印记,却仍旧青葱碧绿,散发悠悠茶香。
历史名茶、名山、名水、饮茶习俗、制茶技艺、饮用方法,汇成独具峡江特色的三峡茶文化。生活在古峡州地带的宜昌人的茶饮方式,既有汉族崇尚的清饮,也有土家族独特的油茶汤和罐罐茶。
宜昌土家人有着悠久的饮茶历史,茶饮在日常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干打皱,湿打开,吃哒喝哒原物在”;“生在青山叶儿尖,死在凡间遭熬煎,世上人人爱吃它,吃它不用筷子拈”;“黄泥筑墙,清水满荡,井水开花,叶落池塘。”这些茶谜都是土家人用自己的聪明智慧给茶画的像。茶农中间也延续着诸如“客来敬茶”、“好茶敬上宾、次茶待常客”、“三杯酒三杯茶,初一十五敬菩萨”、“三皮叶子泡一碗,一喝就醉”、“春茶苦,夏茶涩,秋茶好喝不好摘”的谚语。
在土家人的生活中,茶随处可见。走亲访友,相互赠送的礼品,称之为“茶食”、“茶礼”或“带茶”;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要奉上“定心茶”;长辈给新娘的礼钱,称之为“茶钱”。“姜茶表寒,糖茶和味,早茶提神,午茶易醉,清茶好解渴,晚茶难入睡,浓茶解油腻,隔夜剩茶伤脾胃。”有个头疼脑热的,熬一碗姜茶喝了,神清气也爽了。茶成为土家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
在土家人眼里,茶也是敬神待客的尊崇之物。土家谜语“言在青山不见青,二人土上说原因,三人骑牛少只角,草木中间有一人。”(谜底:请坐奉茶)“土家人礼性大,进门就把椅子拿。毛把烟沙罐茶,开口说话哦嗬啦”,“来客不筛茶,家里无‘达沙’(方言,指无礼节)”,直白的方言民谣唱出了土家人客来敬茶的基本礼节。
土家人常将茶作为祭祀贡品。“高山出细茶,河下出棉花,窑里出大碗,碗上画莲花。”逢年过节,婚丧嫁祭,土家族人将鸡蛋茶、葛粉茶、面食茶、米子茶、还有绿豆皮子茶、爪籽果碟茶等丰富茶食,以莲花碗侍奉上供。
土家人还有设路边茶的习俗,大路边、店门前、凉桥头、树阴下,一张方桌,一个大陶钵装着熬好的茶水,一面竹筛扣上,一把竹制浇筒,配上两三个瓷碗,就这样让过往的行人自由取用。设路边茶,正是土家人质朴为怀的信念使然,也是茶成为礼仪用物、施惠之物的明证。
土家人喝的茶,有凉水甜酒茶、凉水蜂蜜茶、糊米茶、姜汤茶、锅巴茶、绿茶、灯笼果茶、老叶茶、茶果茶,还有炒米茶、蛋茶、油茶等等。凡来人、来客,主妇必视其对象筛茶,层次级别颇有讲究。
其中,最有特色、最为讲究的,当属土家人的罐罐茶和油茶汤。
罐罐茶,是在土家人生活区域内流传最久的一种遗风。不管是熬罐罐茶,还是烤罐罐茶,土家人喝茶都离不开一只煨茶罐,这是土家茶俗最为显著的特色。土家煨茶罐上下稍小,中间稍大,后有握柄,顶部开口,前方有向外突出的小槽,便于倾倒茶水,其形态如笑弥勒。煨茶罐多为土法烧制的陶罐,少数家庭有铜质的老茶罐。
熬罐罐茶方法与煎中药大致相仿。煮茶时,先在罐子中盛上半罐子水,然后将罐子放在点燃的小火炉上,罐内水一旦沸腾,放入茶叶,加以搅拌,熬煮良久,使茶与水相融,茶汁充分浸出。由于罐罐茶的用茶量大,又是经熬煮而成的,所以茶汁甚浓,极苦涩,饮用罐罐茶有利于驱风祛湿,解乏提神,强身健体。
烤罐罐茶,则是将茶叶放入陶罐,放在火炉上烘烤,其间要不断颠簸陶罐,以使茶叶充分受热。待到茶香散发,冲入一半开水,一时茶烟氤氲,香气浓郁。待沸腾以后,再加一半水烧开,然后将煮好的茶汤分别斟入备有炒米、熟黄豆、芝麻、姜粒等的茶碗里,立时香气扑鼻,引人馋涎。
土家人的独特饮茶习俗,还反应在请贵客喝“四道茶”的礼节上。一是盖碗茶(又称清热茶、白茶),意为亲亲热热。尤其是清明前后采的茶,冲泡出来清香四溢、营养丰富,有歌唱道“头道云雾茶,长在岩洞坡。提神又养颜,脸色像花朵”;二是米子茶(又叫“泡儿茶”),意为甜甜蜜蜜,碗上只放一只竹筷,供客人搅拌糖和泡米,既解渴又充饥,据说这只竹筷象征土家人咂酒用的竹管或麦管;三是油茶汤,筛工更为复杂,土家有民谣“不来贵客,不筛油茶”以示尊贵;四是“鸡蛋茶”,以待亲家和远客。
土家四道茶,既以事像来筛,也以时令而定。夏天多筛“白茶”、“梨儿茶”(梨树叶子泡的),清热解渴;冬天多选热腾腾的油茶汤,“油茶汤,喷喷香;外面冷,里面烫;趁热喝,精神爽”、“油茶汤,喷喷香,支人待客好家当;一日三餐三大碗,清心养颜精神爽。”
土家油茶汤是最具土家风味和特色的一种茶饮方式。宜昌长阳、五峰境内许多地方有“一日不喝油茶汤,满桌酒菜都不香”之说。油茶汤是最古老的一种茶汤,做法十分讲究,唐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广雅》云:“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茶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覆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清同治《来凤县志》记载:“土人以油炸黄豆、包谷、米花、豆腐、芝麻、绿焦诸物,取水和油,煮茶叶作汤泡之,向客致敬,名曰油茶。”可见土家油茶汤的制作十分讲究,喝油茶汤的习俗也传袭久远。
现在的土家油茶汤要选用上好的茶叶、茶油和炸炒熟透的阴干嫩玉米、阴干糯米、熏豆腐干、粉条、黄豆、花生米、核桃仁、芝麻等原料,配以姜、花椒、蒜、葱、食盐等作料,加水烹制。土家油茶汤与藏族酥油茶、蒙古族奶茶,并称为中国三大传统名饮,是土家人自饮或待客的佳品。
采一篓云雾的茶哟
挑一担山泉水
烤一壶清香的浓茶
色泽似翡翠
姑娘亲自打的水
姑娘亲手采的茶
土家姑娘烤浓茶哟喂——
味道最鲜美
远来的朋友们啦
请您儿喝一杯
姑娘的茶叶赛龙井
喝上一杯解劳累
请你喝一杯,喝一杯
姑娘的心意,您儿莫推
“土家姑娘烤浓茶”,指的正是土家人最爱的烤制罐罐茶。一首土家茶歌《请您喝杯茶》,唱出了土家女儿亲自采茶、亲自打水,亲自熬制罐罐茶,热情招待客人的盛情,唱出了土家特有的罐罐茶解乏提神的功效。
想像一下吧,傍晚时分,跟随着动听的旋律,走进土家茶乡,与热情的土家人围坐在火塘边上,火坑里架上三脚,生起大火,一边烧开水,一边将茶罐放在火上烘烤。等到茶罐发烫,抓一把粗茶放进罐中,不断摇晃颠簸,让茶叶充分烘干,待香味溢出,冲入半罐开水,盖上盖,继续放在炭火边煨开,再把水加满,直到熬出的茶汤黄黄的、味道浓浓的,在座的人一人一大碗,端起来喝个够。浓浓的罐罐茶,香香的油茶汤,喝得人浑身冒汗,唇齿留香。火更旺,茶更浓,大家在一起谈天说地,尽享欢乐。兴之所至,也许是一曲高歌,也许是一段热舞,这个时候,你可以切实感受到土家人的自爱、自足、自得、自由之意,土家人在这一碗茶汤中,消除了一天的疲劳。宁静的夜晚,他们用健壮的身躯和朴实的情感与这片厚实的土地做一个温暖的拥抱。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y/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