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风写生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
年10月29日,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袁学君组织策划的中国画博士课课程班、导师课题班秋季采风写生活动在湖北宜昌拉开序幕。本次活动安排在10月29日-11月8日举行,为期11天。
在此之前的10月26日-28日,采风写生团还先期在湖南永州开展了为期3天的书法田野考察活动。10月29日,他们在结束了书法考察活动之后,道别留在永州的中国书法博士课程班、导师课题班田野考察团,继续前往湖北宜昌开展采风写生活动。11月5日,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教学部主任王先岳在结束了湖南永州的田野考察活动之后,也前往湖北宜昌参加本次采风写生,并承担写生教学的相关管理工作。
采风写生团大合影
这次采风写生活动,由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袁学君教授作为指导老师;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教师,三峡印社秘书、理事,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中国画创作研究院特聘画家安一辉老师为助教。写生期间,写生团得到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党委书记甘行元、三峡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田亚洲副教授、宜昌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刘鸿伟先生、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宁夏副教授、三峡大学艺术学院美术系副主任郑军副教授、三峡大学科技处李容女士等的大力支持,并受到他们的热情接待。同时,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教学部张琴玉老师,以及宜昌市美术界钟远龙老师、胡洪老师、刘芳绪老师、周宏均老师,与德宝堂艺术机构负责人杨千石先生、占玉琼女士等,共同对写生相关工作进行通力协助。采风写生团主要由中国画创作研究院中国画博士课程班、导师课题班学员以及袁学君教授的研究生共20余人组成,他们共同前往湖北宜昌多个县镇的山区、村落、景区,进行为期11天的采风写生,其行踪所至,遍及宜昌辖区内的金家湾风景区、鹿苑寺风景区、青龙湾生态旅游区、翟家岭古村落、鸣凤山景区、红岩寺、屈原祠、下牢溪、姜家庙等地。
带队导师——袁学君教授袁学君
又名袁学军、袁君,号大羊。年生于广东惠州,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山水画创作与研究方向博士、师从龙瑞先生。现为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画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学术秘书兼办公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发展顾问,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大学中国画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北京大学授课导师。
采风写生地点——湖北宜昌宜昌,古称夷陵,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初,于年设立地级市。宜昌依长江而建,是三峡大坝、葛洲坝等国家重要战略设施所在地,被誉为“世界水电之都”。宜昌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境内有4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数量居全国城市第四。宜昌是湖北省唯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同时享有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钢琴之城等美誉。
行程的第一天,采风写生团到达宜昌市远安县,进入金家湾风景区写生。傍晚,集体前往远安国际大酒店举行小型接风晚宴。
第二天,采风写生团前往鹿苑寺风景区。此地位于湖北省远安县城西北七公里处鹿溪山中,是一个以丹霞山水自然风光为基础,融山野田园景色和乡土民俗风情于一体的风景区。景区内丹霞峰丛灵秀别致,山水田园景色怡人,风景变幻有序,风景区拥有丹霞山40余座,群峰争艳,景色独特,是采风写生的绝佳胜地。位于远安县城西南的鸣凤山风景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其区内建筑多始建于南北朝,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其间几经扩建与修葺,80年代初,一度形成过正月间里十万香客朝鸣凤的盛大场面。鸣凤山两面朝阳,三面环水,四面断崖,五龙拱顶,从地形山势上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调的名山气质。登临山顶,极目眺望,众山低矮臣服于前,一水九曲环绕于下,莽莽苍苍,天地悠远,开人襟怀。景区以其自然、和谐、古典之美,吸引了许多画家前来采风写生。
在此后的数天里,采风写生团先后进入青龙湾生态旅游区、鸣凤山景区、红岩寺、屈原祠、下牢溪、姜家庙等地,在深入观察大自然的基础上,力求提炼出自己的绘画表现语言。
袁学君教授带队观察地形地貌,走访村落,选择适宜写生的地点写生是对大自然进行概括、提炼和再组织、再归纳的过程,是山水画学习和创作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宜昌地形地貌、民情风俗、历史文化等的研究分析,写生团不断探索山水画创作的独特方法和表现技巧,从对景写生到现场创作,他们的笔墨语言和画面意境,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新颖独特的风格面貌,其中蕴含的普遍规律,都将对他们以后的艺术创作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袁学君教授白天带队写生情况山水画自诞生以来,一直注重对于真山真水的写生,其中经历了谢赫的“传移模写”、张璪的“外师造化”、郭熙的“可居可游”、黄公望的“看山饮酒”以及石涛的“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的演变过程,形成了今天山水画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关于山水画写生,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论一直影响至今,但师造化并非只是重现自然,而是以自然为基础,以生活为源泉,通过画家的思想与艺术加工提炼,将精神感悟表现在画面当中。
在写生中,导师袁学君提倡理论、创作实践与写生并重的教学理念,本次课程具体安排分为:一、写生实践;二、教学示范;三、导师讲解点评;四、师生交流互动。袁老师强调在写生的过程中,应充分体会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风景特点,把现实的风景转化到笔墨语言当中,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只有如此,才能把平时学习到的理论与临摹而来的技法真正地运用到写生实践之中去。
袁学君教授示范教学中袁学君教授宜昌写生教学作品袁学君教授宜昌写生教学作品《鹿苑邨》
袁学君教授宜昌写生教学作品《鹿苑茶山》
袁学君教授宜昌写生教学作品《远安写生》
袁学君教授宜昌写生教学作品《鸣凤山溪》
袁学君教授宜昌写生教学作品《头天门写生》
袁学君教授宜昌写生教学作品《红岩邨》
袁学君教授宜昌写生教学作品《花林写生》
袁学君教授宜昌写生教学作品《鹿苑邨写生》
袁学君教授宜昌写生教学作品《董家邨写生》
助教安一辉老师安一辉老师写生稿远安县美协主席钟远龙陪同写生团采风写生学员们在认真创作,学员写生照片袁学君教授给学员点评写生作品此次采风写生活动的主办方为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培训部、中国画创作研究院、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承办方为宜昌德宝堂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宜昌市远安县文联、宜昌市远安县美术家协会。通过为期十一天的外出采风写生,学员们对山水画法式与写生的精神要义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尤其是关于色彩在写生中的运用以及从写生到创作的转换,学员们皆得到了袁学君老师细大不捐的指导,因而他们普遍感到自己在写生、创作技巧上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并基本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写生方式和创作思维,也更加明确了自己未来的创作方向与艺术追求的目标。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y/1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