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宜昌历史100讲抗御1954年长
年夏天,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来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水。从5月上旬开始,连续半月宜昌全区各地普降大雨,入夏以后,长江上游连降暴雨,水位猛涨,宜昌沿江各地水位超过警戒水位1米以上。7月到8月间,宜昌连续出现4次洪峰,宜昌水位高达55.73米,流量达到6.68万立方米/秒,超过年的历史最高水位1.14米。外洪内涝,使宜昌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
6月初,湖北省委召开紧急会议,部署防汛救灾工作。宜昌专署及各县、区相继成立了防汛指挥部。枝江、宜都、当阳3县还设立了13个指挥所,并组织了由3.47万青壮年组成的防汛基本队伍,完成了5.3万立方米泥土、立方米石料加固堤防险段任务。宜昌市也成立了防汛委员会,做好了防大汛、战洪峰的准备。
7月4日,长江宜昌站水位再度超过警戒线,宜昌市城区面临严重威胁。地委发出防汛紧急指示,要求各地把抗洪救灾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尤其是沿江各县要组织人员日夜坚守长江沿线,确保长江堤防不溃决。宜昌军分区组织动员沿江6万余民兵设防排险,抗御洪灾。枝江、当阳、宜都3县,用杉树木桩1万多根、稻草5.7万公斤、草包2万多个,堵塞漏洞险段。8月2日,宜昌市城区大公桥河坡、复兴路、滨江路一带被水淹,隆中路、小南湖、康庄路地段,内渍水达一米以上,淹房间,倒塌房屋间,受灾群众达户,峡江造纸厂、宜大砖瓦厂等企业因工厂进水停止生产。市防汛委员会组织多名居民和机关干部抢修隆中路、大南湖挡土堤,排除内渍。8月6日,江水继续猛涨,沿江一带数万户居民房屋被淹。宜昌市委立即发出“支援灾民解决住房”的紧急指示,机关、企业纷纷腾出房屋,使大批受灾居民得到临时安置。据各县不完全统计,宜昌全区此次因洪涝受灾农田达53.4万亩,约有20万亩农田完全绝收。受灾人口4.8万多户、18万多人。全地区因灾减产粮食多万公斤,减产棉花.5万公斤。
在此次抗洪斗争中,宜昌人民遭受了严重的灾害,同时也为了整个江汉平原的安全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7月22日,宜昌下游的沙市,水位高达44.39米,严重威胁着荆江大堤,威胁着江汉平原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8月初,省防汛总指挥部下达命令,命令枝江县上百里洲大垸准备破堤分洪。宜昌地委迅速行动,安全有序地将淹没区2个区13个乡的4.88万人全部转移到安全区。8月7日,省防总下达分洪命令。当晚10点多,宜昌军分区一个连的官兵奉命实施破堤分洪。分洪总量为1.7亿立方米,分洪面积平方公里,分洪区平均水深三米,淹没农田18.2万亩。百里洲分洪后,长江水位随即开始下落。9日,沙市水位下降了0.36米,从而保证了荆江大堤及江汉平原的安全。
宜昌各级党政领导带领全区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奋力开展了抗御特大洪水的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终于战胜了这场特大洪水灾害。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s/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