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旧时九佬十八匠琐记

导读

建国前,宜昌是过境码头和消费城市,现代工业比较落后,相对活跃的是传统手工业和商贸服务业。这些行业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业者都是各行当手工艺人,有一个统一的称谓——“九佬十八匠”。他们支铺开店、走街串巷、排忧解难,用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追求,展示、传承了旧时宜昌的风俗民情和工匠精神。

清末,宜昌木匠驮着自制的木碗去卖

“九佬十八匠”泛指中国传统的能工巧匠,他们主要集中在人口较多的城区、县城、集镇,以家传和师承的独有手艺为生。各地都有大致差不多的具体行当和称谓。在宜昌一带,九佬的行当一般指杀猪佬、阉猪佬、骟牛佬、打榨佬、剃头佬、补锅佬、打墙佬、修脚佬和吹鼓手;十八匠的行当为金、银、铜、铁、锡,石、木、雕、画、皮,弹、轧、机、蔑、瓦,染、棕、漆。

清末,宜昌家庭妇女纺线

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当自有不同的绝活和习俗,但业内有一个共同的习惯就是祭拜祖师。各行各业均有一脉相承的祖师爷,如土木建筑业是鲁班,金银铜铁锡业是太上老君,理发业是吕洞宾,纺织业是黄道婆,染坊业是葛洪,缝纫业是轩辕等等。行会、帮会会址均供奉有祖师的画像和牌位,并在每年祖师寿诞之日例行群体祭拜。聚会时,先祭宗师,再设酒宴豪饮一顿。本行业成员之间,或行业之间在年内发生的纠纷,可在此时得到解决。初开张者,须向与会者说明,征得同业人员的支持。

清末,宜昌的算命先生在街头支摊

在旧时的中国乃至宜昌,这些有专门技艺的手工艺人,一般自持有一技之长,独立营生,开店设铺者少,流动经营或帮工者居多。他们“农忙种田,农闲挣钱”,走乡串户,俗称“做上工”,东家除供吃喝外,另付工钱,故有“天干饿不死手艺人”之说。特定的营生条件,形成“艺不轻传”的习俗,传艺条件苛刻,学艺甚为艰难。若有独特技艺,只能家传,不传外姓人。有的家传则规定传男不传女,此谓“门第师”。

拜师学艺要先求师,即请亲朋好友从中说合,征得同意后,才能认师。认师时,由学艺人的家长置办酒席,请师傅到家,由中间人作陪,议订学艺条件,然后到师傅家里拜师,向行业宗师牌位行大礼,再拜师傅,最后拜师娘。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对师傅的子女以兄妹相称。从师3年,师傅一般只管吃穿,不给工钱。参师在一些手工行业中较为流行。所谓参师,即学徒期满后,随师傅在外做工1年,取工钱的部分,其余留给师傅,以表达教诲之恩。也有原本有一点手艺的人,再去从师学艺的也称为参师。学成之后,徒弟备酒行谢师礼,师傅赠送一套工具使徒弟能独立为业。

清末,宜昌的木匠在干活

各行业均有行规,如木器业内有互不逾类的行规。业内分水木匠和旱木匠两大类,水木匠承接造船、修船和行船所用的跳板、跳墩(凳)及其构件用具,旱木匠承接其余的木匠活,互不逾类。旱木匠中又分有大木、小木、圆木、细木几个小类:大木,即建屋造楼;小木(又称方木),为打造床台桌柜家具;圆木是箍盆箍桶、制圆形木缸;细木则从事精雕细刻的床雕、窗雕、屏风雕、梳妆盒、首饰盒等业务。这些类别的匠人只做各自的木活,忌讳承接的行当不对路。若逾类承接制作,形同抢夺同行的饭碗。

《张上将纪念集》中,宜昌各行业公会送的挽联

民国时期的宜昌手工业界部分行业自发设立有行会、帮会,以行规规范本行业从业人员从业底线。他们定期会商、协调本行会、本帮会,诸如增加祭祀内容、调整工价、对当时的苛捐杂税提出异议等事宜,以及动员开展公益募捐、爱国宣传等活动。如年5月,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将军在保卫宜昌的“枣宜会战”中壮烈殉国,停灵宜昌东山草堂公祭,10万市民不惧日机恐吓,自发沿街恭送将军灵柩乘船赴重庆国葬,宜昌各行业公会发起了声势浩大的悼念活动。据《张上将自忠纪念集》一书记载,在“挽联”一节,就有宜昌盐铺业公会、宜昌棉花业公会、宜昌榨油业公会、宜昌茶食业公会、宜昌土布业公会等数十个行业公会赠送的挽联。各行业制定、修改行规和议事多在年度拜祭、聚会时举行,这种民间自发组织及其会商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

清末民初,宜昌江边卖包面的小吃摊

年前后,宜昌街头的剃头匠

行内使用行话(又称市语、切口)是行业的又一特点。各行各业的行话多不相同。如代替从一至十的暗码,各行各业各有自己的称谓。古董行是:“由、申、人、工、大,王、主、井、羊、非”。此十字中依次露出一个头、二个头、三个头至十个头,行内一听即明知所指代的数码;土产杂货行是:“丁、天、春、罢、吾,交、化、公、旭、克”,十字中分别内藏有一至十的字形;裘皮行是:“坦底、抽工、眠川、杀西、却丑,劈大、毛根、人开、未丸、药花”,分别以字的减损、移位、开拆、会意来代替数码一至十。总之,都带有谜语色彩,颇有文化内涵。

19世纪20年代,在宜昌茶馆前卖菜的小贩

随着财富和经验的积累,一些手工行业者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经营方式,而是进入城镇开设作坊门店。店铺门外都兴支挂“招子”又称“幌子”,用以招徕宾客。如酒店招子上写“酒”字,茶馆招子上写“茶”字,米铺挂“米”字,当铺挂“当”字等。城镇店铺在招牌、招子之外,多于门柱、厅堂内挂设楹联,楹联内容与经营项目紧相关联。

19世纪20年代,宜昌街头的“苏记广货号”

而一些佼佼者,则在宜昌创立了自己独有的品牌。如享誉宜昌的朱大顺榨坊、裕恒发烛坊、高万顺织布厂、森茂肥皂厂、李正顺机器厂、洪兴永皮行、孙万丰山货号、马兴泰青果行、福康生茶庄、致祥百货店、裕丰昌绸锻号、吴文泰钟表留声机唱片店、王日新酱园、志成春蛋卷、陶珠酒楼等等,不胜枚举,有数百种之多。有的几经演变,技艺和经营理念传承至今。

作者单位:宜昌市档案局(馆)

图片由宜昌市档案馆提供

湖北省档案馆“读档”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s/24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