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ldquo工匠精神rdquo植
走进宜都市地名普查办公室,忙而有序的工作氛围扑面而来。十余人正端坐于办公桌前,有的在进行文字录入,有的全神贯注翻阅书籍,有的拿着放大镜聚精会神查看地图,有的正埋头书写记录,“答答”的键盘敲击声突然让我想到一句话:“忙碌是一种执着的安静”。我的脑海中浮现一幅画面:年迈的手艺人、紧锁的眉头、专注的眼神、手腕上下翻飞、屏息观察比对,一件融合了时间和心力的精美艺术品即将问世,对!就是“工匠精神”——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手中升华的过程。
一是严苛与精细。办公室内靠墙的长几上整整齐齐的摆放着二十余盒已审核定稿的地名登记表,每一盒中存放的地名登记表“地名来历”、“地名含义”、“历史沿革”、“地理实体描述”四项内容表述规范、体例统一、边界清晰,源引资料的名称、作者、版次和页码也一一详实标注。
二是执着与敬畏。在半天的督查过程中,我听到的最多的是“责任”二字。宜都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民政局副局长陈石说:“这个工作,我们还是要本着对历史负责、为现实服务、替未来着想的态度去做”;坐班专家赵有贵老师说:“我们现在不把每条地名的来龙去脉查清楚,子孙后代就更难查清楚了”……
三是乐趣和热情。老专家们围绕一个名为“贯日垴”的居民点激烈讨论,有的认为应沿用俗称“灌日垴”作为标准名称登记,有的认为应改为“贯日垴”才更契合当地“山体遮蔽太阳”的自然现象。大家翻阅志书、电话问询、查找“一普”资料,忙得不亦乐乎。一张张兴奋的脸庞应该就是“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的最好注解。
四是苦干加巧干。普查工作质量高主要得益于找到了“苦干加巧干”的科学方法,即找准了路径、抓住了重点。按照“村买、乡切、县炒”的路径进行,由村(社区)普查员负责采集填写,由乡镇地名文化工作人员(乡土秀才)进行第一次修改并签字,由市普查办坐班地名文化专家完成二审签字,然后由专家组组长三审签字定稿,最后由市普查办、外业单位进行全盘比对校审,完成终审并盖章确认。确定陆地水系类、陆地地形类、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类、纪念地旅游景点类、居民点类五类地名信息为此次地名普查的重点内容,充分运用现有资料进行综合比对,对信息不全不清的地名,走访座谈实地查验,对于部分通过资料分析和实地调查后仍存有疑问的地名,集中组织专家学者专题论证。
我们期待着宜都继续秉持“工匠”精神,在下一阶段的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和地名设标工作中再接再厉、再立新功!(宜昌市地名普查办胡玉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xw/8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