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昌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文化是一种理念,是一种魄力,是最贴近民生的一种关怀。近年来,湖北宜昌市紧紧抓住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的机遇,把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文化工作的着力点,特色文化社区创建便是宜昌市为全面提升基层文化建设水平,实现基层文化特色化而推出的一项新举措。
每个月,果园路社区的果园文学社都会组织开展活动。今天,他们召开的是社长例会。总结工作、点评作品,是每次例会上少不了的环节。
“你看这个开头,一共是四节,还是五节。第一节开始的时候,咔嚓,电闪着一道道白光,像挥舞着一把把利剑,咔嚓。文字上很有表现力,悬念,还有悬念。”
这次大家点评的是社员赵春花的文章。赵春花是果园路社区的一名普通居民,同时也是一名文学爱好者,作为文学社里的骨干社员,她已经发表了数十篇作品,并且很多都作为重点推出。然而在加入果园文学社之前,发表文章这件事,她可是想都不敢想。
“成为一个作家,对我来说好像是一种遥不可及的梦,然后加入进来以后我发现,这身边都是作家,而且他们都很勤奋。每天都坚持在写,在更新,就是没有一天间断过,所以开始坚定梦想,就踏踏实实的在写。正儿八经的认真对待,就是加入果园文学社之后”。
赵春花口中的果园文学社,就是果园路社区的特色社团。在宜昌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过程中,为了能进一步彰显基层文化的活力,让基层群众能够确实感受到公共文化服务带来的便利。从年起,宜昌市文化新闻出版广电局就在市财政部门的统一投入下,开始了特色文化社区和特色文化村的创建。
宜昌市文新广局公共文化与非遗保护科副科长王风成介绍:“我们主要是按照“四个一“的标准,即建设一道社区的文化景观。培育一支文化队伍,打造一个文化品牌,补充一批文化设备,按照这个标准打造我们的特色文化社区。”
本着“一网格一特色,一社区一品牌”的要求,果园路社区通过调查,了解到社区里有许多爱好文学的居民。于是邀请了宜昌市杂文学会理事胡佑祥、著名作家羊角岩等文化名人,成立了果园文学社。文学社建立后,常年开展采风、改稿会和大众文学讲坛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文学活动,让每一位参加了文学社的社员们都收获满满。
近年来,果园路社区被评为“湖北省十佳书香社区”,文学社也获得了“湖北省十佳读书推广组织”称号。除了果园路社区的居民,其他社区的文学爱好者们也慕名前来。果园文学社,不光成为了辖区居民们开展文学活动的地点,更成为了广大文学爱好者的文学之家。
果园路社区党委书记介绍:“我们的社员也由最初的53名发展到现在的多名,然后覆盖了整个宜昌市。现在已经有十余名居民做出了自己的刊物,出版自己的作品,然后我们的期刊也发表了近多人,将近万字的作品。”
星苑社区党委书记龚玮介绍:“”我们星苑社区从年就按照居民的需求,成立了艺术团,艺术团大概有形体队、舞蹈队、民族舞等等这些团队。在我们社区团队训练的大概有40多个居民,在我们小区广场自发组织的话,每天大概有一两百人。
学院街办艺术团作为其中之一,也是最受欢迎的团体。艺术团分为表演队和健身队,全团多号人。看着他们灵活的身段、动人的舞姿,怎么也想不到这些都是社区里的退休居民。艺术团的活动不光强健了他们的体魄,更年轻了他们的心态。
近年来,在市财政的扶持下,市文新广局共建成特色文化社区个,投入资金近万元。除了果园文学社和学院街办艺术团,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如二马路社区以邮政巷历史为主线,打造了特色文化景观。土街头社区残疾人比较集中,确立了以“为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的特色,建立了社区盲人阅览室,并定期为残疾居民讲电影。
除了城区,各县市区也结合各自的地域文化特色,开展了不同特色的社区文化建设。丰富多彩的特色文化社区,不仅让优质的资源进一步向基础延伸,也发挥了市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使市民的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未来,宜昌市文新广局也将进一步升华特色文化社区和特色文化村的建设,加大各基层文化治理和探索的力度,让老百姓更多的享受到种类丰富、形式各异的公共产品与服务。通过特色文化社区建设,让文化的阳光洒遍大街小巷。
获取更多资讯及精彩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xw/3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