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相当,GDP少1300余亿的宜昌,综
在中西部地级市十强中,能够在人均GDP上达到发达城市标准的有且只有三城,分别为鄂尔多斯、榆林、宜昌。其中,榆林与宜昌还刚好在人口上均接近于万。只不过,相当于榆林凭借近几年GDP上的突飞猛进,现如今不仅已经成为中西部地级市GDP第一城,同时也是中西部唯一超亿的,足足比同为GDP四强且人口相当的宜昌高出了余亿。不过,作为中西部地级市GDP第一的榆林,在面对中部第一省湖北的经济第一强地级市宜昌时,在各大关键指标上的胜算又有几何呢?本文,我们便透过16项核心数据来详细解答。与此同时,关于两城综合实力上的孰强孰弱也就一目了然。
一、常住人口:1、宜昌万,人口流入5万2、榆林万,人口流失24万在左右一座城市发展走势的最关键因素人口上,两座城市虽然均为多万,但宜昌还是要略多于榆林,不仅即将突破万大关,而且比榆林高出了8.3%。不仅如此,相比于宜昌人口上的净流入5万,作为中西部GDP第一地市的榆林则是流失多达24万,一进一出刚好是30万,这也意味着,两城在户籍人口上近乎于持平。不过,随着榆林人口的不断流失,两座城市在人口上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开。而这,势必会造成榆林经济的发展步入“老龄化”,从而制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面积:1、榆林4.29万km22、宜昌2.1万km2两城虽然在人口上相差无几,但在内陆城市赖以生存的“土壤”土地资源面积上,却表现得判若两人。其中,面积超2万km2的宜昌,虽然相当于2.5倍武汉大小,但在榆林面前,依旧是小巫见大巫,甚至只有榆林的一半。这对于人口更少的榆林而言,在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无疑将显得愈加如鱼得水。而地大物博的榆林,也是不负众望,成为我国主要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型城市之一,完美诠释了地大物博所带来的丰厚财富。当然,面积超2万km2的宜昌,同样是拥有引以为傲的化工支柱产业。
三、GDP总量:1、榆林亿2、宜昌亿相比于两城在人口上的旗鼓相当,在第一大经济指标GDP上,人口更多的宜昌,不仅没有依靠人口优势先声夺人,反而在GDP上以23%的巨大悬殊完败于榆林。以至于当榆林已经跃居到中西部地级市第一时,宜昌则是被同为矿产资源性城市鄂尔多斯反超,位列中西部地级市第四。而宜昌和榆林之间的差距也是达到了亿,这对于中西部地级市而言,想要追上显然并非易事。而GDP上的结果,也是客观反映了即便是拥有人口优势,也并非一定能实现人多力量大的产出结果。
四、GDP增速:1、榆林13.18%2、宜昌7.34%从最近五年的GDP增速来看,宜昌虽然在逆境中取得了超7%的高质量增速,而且距离反超湖北GDP第二城襄阳仅有一步之遥。但相比于榆林超13%的高质量增速,宜昌的7.34%增速也是略显黯然失色,甚至还不及榆林的56%。足以可见,榆林的GDP增速有多么恐怖了,这也就不难理解榆林为何能在短短五年时间,便在GDP上反超宜昌,并一举跃居到中西部地市第一城,而且是唯一超亿以及超亿的,因此,宜昌想要在GDP上重新夺回领先优势,显然有点不切实际,至少短时间内可能性极小。
五、人均GDP:1、榆林19.59万2、宜昌14.68万纵然两城在发达程度上,已经是中西部地级市中屈指可数的超发达标准线的发达城市,但从两城的人均GDP结果来看,差距仍然是十分明显的。其中,当人均GDP即将突破20万的榆林,不仅足以媲美“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而且在面对同为发达城市的宜昌时,领先优势竟然高达33%,要知道,这一结果对于人均GDP而言,已经属于天壤之别了。而GDP和人均GDP均高出宜昌至少20%,也是充分反映了家里有矿的重要性。当然,宜昌虽然在人均GDP上完败于榆林,但却并不能否定宜昌经济的硕果累累,毕竟,就连武汉都得屈居其后。
六、人均收入:1、宜昌3.39万2、榆林2.98万榆林虽然在GDP以及GDP增速、人均GDP三大GDP相关的指标上全部大获全胜,但在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收入水平上,反而是宜昌更胜一筹。而且相比于人均GDP上双双携手跻身发达城市行列,在人均收入上,两座城市却不约而同地全部低于全国均值。尤其是榆林,人均收入甚至还未突破3万大关,足足落后于宜昌14%,而这一反差,也是和两省人均GDP上的结果堪比天壤之别。看来,经济强弱和民富并不存在本质上的相辅相成关系。这就好比像印度这样的超级大国,往往被誉为“国强民穷”。
七、人均财政支出:1、榆林2.96万2、宜昌1.44万众所周知,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民生问题的改善,都离不开强大的财政支出保障。因此,人均财政支出俨然已经成为我们衡量一座城市经济是否高度发达的重要依据之一。而从两城人均可享有的财政支出结果来看,家里有矿的榆林不仅再次脱颖而出,而且人均财政支出达到了3万,甚至足以媲美很多副省级省会乃至直辖市。反观同为发达城市的宜昌,人均财政支出则是1.44万,甚至还不及榆林的一半,这也是继面积之后,榆林再次以至少2倍的压倒性优势完胜宜昌。
八、人均存款:1、榆林11.33万2、宜昌8.9万榆林虽然在代表居民收入现状的人均收入上差强人意,但从客观体现藏富于民的人均存款上,榆林还是凭借家里有矿的优势,不仅在人均存款上率先突破10万大关,成为整个中西部地区屈指可数的超十万的有钱城市,而且比宜昌高出了27%。和人均收入上落后于宜昌14%呈现了鲜明反差。因此,单看人均收入往往并不能代表一座城市民富的真实情况,毕竟,兜里有钱才是硬道理。至此,榆林不仅在经济强弱上更胜一筹,即便是民富上,同样是优势明显。
九、财政收入:1、榆林亿2、宜昌亿至于财政收入方面,拥有长江三峡和葛洲坝两大全国重要水利水电枢纽的宜昌,不仅未能在财政收入上脱颖而出,而且亿的财政收入,相比于榆林超亿的成绩而言,可谓是被吊打。而4.25倍的巨大悬殊,也是两城之间的单项指标差距首次破三。因此,相比于榆林财政收入上的硕果累累,人口更多的宜昌,在财政经费上无疑将显得更加捉襟见肘。反观资源型城市榆林,则是在财政方面显得如鱼得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宜昌的人均财政支出,甚至还不及榆林的一半了。
十、规工总产值:1、榆林亿2、宜昌亿众所周知,城市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工业作为基础。这也是为何三次工业革命均能让世界发生质变的根本原因。而从两座城市的工业实力来看,人口并不占优的榆林,反而是以超亿的规工总产值再次脱颖而出,至于宜昌,则是刚刚突破亿,比榆林少了近亿。而工业上的硕果累累,自然能够让榆林在经济财富值的分配上,显得愈加游刃有余。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应该不难理解,为何榆林能在经济发达程度以及民富指数上,均要明显优于宜昌了。如此看来,宜昌想要在经济质量上更上一层楼,关键还在于提升工业核心竞争力。
十一、社消总额:1、宜昌亿2、榆林亿家里有矿的榆林,虽然在财富值方面,可以说是富得流油。但在消费力方面,却判若两人。不仅社消总额低于千亿,而且是勉强突破亿。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宜昌的社消总额不仅率先突破千亿,而且距离亿已是近在咫尺。这也导致榆林的社消总额还不及宜昌的40%,同时,这也是宜昌首次以超2倍的压倒性优势完胜榆林。而积极的消费欲望,势必会为宜昌的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奈何榆林家里有矿,想要实现GDP逆转还是相当困难的。
十二、建筑业总产值:1、宜昌亿2、榆林亿刚刚在消费力上大获全胜的宜昌,在象征城市城建硬实力的建筑业上,不仅再次笑到了最后,而且这一次的领先优势更加明显。其中,当地级市宜昌的建筑业总产值已经达到亿时,人口相当的榆林则是勉强处于亿水平。不仅未能突破千亿,甚至还不及千亿的一半。这也导致宜昌的建筑业总产值足足是榆林的3.74倍。虽然未能刷新榆林在财政上创造的4.25倍记录,但接近于4倍的巨大优势也算是成功扳回一城。同时,城建上的裹足不前,势必会加剧榆林的人口流失。
十三、大学院校:1、宜昌5所2、榆林3所虽然两座城市在人口上势均力敌,同时所在的省份湖北和陕西也分别是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科教第一省。其中,陕西无论是院校还是院校数量还均略多于湖北,但作为各省地级市的天花板城市,榆林却在大学资源上,仅仅收获了3所。这一成绩,相比于中西部地级市GDP第一城而言,难免有点囊中羞涩。反观宜昌,则是拥有5所大学,明显优于榆林。另外,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宜昌7.7万的在校大学生,更是令不到1.6万的榆林略显望尘莫及。而且科教上的差距,榆林即便是想要追赶也是有点不现实。
十四、新增授权专利:1、宜昌1.06万件2、榆林0.37万件果不其然,榆林纵然是在经济上优势明显,但在缺乏科教资源和人才优势的前提下,终究还是在科技科创领域略显“黔驴技穷”。不仅单年新增授权专利数量只有件不到,而且相比于宜昌的破万件,差距也是接近于3倍了,达到了2.85倍。所以,宜昌的科技科研成果,放在家里有矿的榆林面前,可谓是硕果累累。同时,科技科创活力的乏力,也是给过度依赖矿产资源的榆林当头一棒,毕竟,矿产资源并非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反而是一大挑战。
十五、游客接待量:1、宜昌0.79亿人次,共计4个5A景区2、榆林0.27亿人次,共计0个5A景区榆林虽然在土地资源面积上2倍于宜昌,但这并没有让榆林在文旅资源上大放异彩。反而是在5A景区资源上颗粒无收。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是,面积只有榆林一半的宜昌,却成功收获了4个5A景区,不仅完胜榆林,而且还成为湖北文旅资源第一城。而丰富的文旅资源,也是让宜昌在游客接待量上,取得了0.8亿人次的傲人成绩,足足是榆林的2.9倍之多。而大量游客的涌进,势必会给宜昌的各行各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活力。尤其是三峡大坝、三峡人家、清江画廊等文旅佳作,俨然成为宜昌走向世界的亮丽风景线。
十六、地市强医院:1、宜昌3家2、榆林2家和科教资源一样,在医疗资源上,各省的优质医疗资源同样是集中在省会城市,这也导致各省其它地市在顶尖医疗机构上很难给人眼前一亮的惊喜。因此,为了更为直观反映两大地级市的医疗实力,这里便选取了地级市强医院作为参考依据。宜昌虽然在经济上暂时难以企及榆林,但在医疗上,还是具备明显的优势。不仅地市强医院数量上以3:2力压榆林,而且宜昌医院还是地市百强。至于榆林,则是无缘强。
总结:随着宜昌和榆林两大地级市,在经过16轮强强对话后,相信大家对于这两座城市也就有了更为科学系统地全新了解。至于两城之间的相互优劣势自然也就一览无余。最后,便是揭晓两城综合实力结果的激动人心时刻:1、宜昌综合得分,共计8项领先。其中,高出榆林至少40%的有6项;2、榆林综合得分,共计8项领先。其中,高出宜昌至少40%的有4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xs/12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