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界委员首次亮相,他们都关注了

编者按:

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资源环境这个重大课题的研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十四届全国政协新设立的“环境资源界”首次亮相,各民主党派中央聚焦环境资源相关话题纷纷建言。

△长江江豚数量回升至头。在湖北省宜昌市,长江江豚在水中嬉戏(年5月1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

“有家的感觉真好!”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上,环境资源界别首次亮相。85位委员分别来自能源、化工、环保等领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研究员谷树忠就是其中一员。

在3月4日召开的环境资源界委员座谈会上,谷树忠作为连任委员代表和该界别的新任委员分享他的履职心得,开场白直抒胸臆:“期待我们就环境资源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讨论和研究,提出更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这是自年增设经济界别以来,全国政协首次增设界别。多位全国政协委员认为,环境资源界别的设立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作出的改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具体举措,是党中央回应民生关切作出的重大决定。

时代呼唤发展之需

其实,早在年,全国政协就在专门委员会中增设了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以下简称人资环委),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没有设置相应的界别。因此,每到换届选择人资环委组成人员或参与委员会工作时,往往只能从经济、农业、科技等界别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界别中零散地挑选一些工作领域相关或专业相近的委员。

比如,在环境资源界连任的委员中,印红委员上一届在九三学社界别,闵庆文委员、刘俊来委员在农业界别,江桂斌委员、何广顺委员在科技界别……过去,这种方式虽然覆盖了更广阔的群体,在研究问题时有助于拓宽视野,但没有界别“支撑”也容易导致“委员难组织、意见难集中、建议难提出”等问题。特别是人口、资源、环境工作专业性相对较强,缺乏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委员和界别长期跟踪,容易导致调查研究深度不够,甚至在重大问题上很难表达集体的声音。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社会各界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呼声愿望也日益强烈。

此时,环境资源界别的设立把从事相关领域工作的委员相对集中起来,以界别为依托,动员他们以实际行动投身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围绕领域重大问题组织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协商议政,加强民主监督,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集聚众智、汇聚众力。另一方面,通过界别渠道发挥委员作用,深入群众,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大政方针的宣传引导、解疑释惑、协调关系、凝聚共识等工作。

“设立新界别是时代呼唤,也是发展之需;是标志性的黄金时点,也是我们承担起重任的新起点。”高志国委员认为,身在环境资源新界别,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表示,“我们将认真做好‘委员作业’,发挥自身专业所长和独特优势,对‘国之大者’、民之关切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献计出力。”

聚焦主业履职建言

新界别为新一届政协注入一股新风。

在十四届全国政协位委员中,环境资源界是34个界别中人数较多的一个。梳理人员构成,有三成以上是专家学者,包括多名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两成以上从事能源资源领域相关工作;还有不少来自全国及地方环境资源领域党政领导干部。他们既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中坚力量。

据记者了解,在今年两会上,该界别委员高度聚焦“环境资源”主业履职建言。

按照日程安排,两会期间委员们将进行多场小组讨论,其中一场要求围绕界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xc/1184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