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聚焦宜昌方言民谣小时候的南门口

“小时候的南门口,江CHUA子(台阶)有点儿陡……”,8月19日,一首秭归方言民谣《小时候的南门口》在网上悄悄传播开来。

小时候的南门口

演唱:向曦

词曲:向曦

小时候的南门口

江CHUA子(台阶)有点儿陡

城里的买卖人

背着装货的背枷儿(背篓)

小时候的家门口

种过几钵红绣球

妈妈总是背到我

用一把木色的背枷儿

儿娃子扳版画儿

姑娘儿跳跳绳

我最爱的游戏机

最后才宛(要)到手

小时候听嘎嘎(外婆)说

想到新县城看一哈

等到大坝一截流

我们就必须走

那时候我不太懂

大人们的忧和愁

搬到新县城只可惜

她没等到那个时候

在这首原创MV中,伴着悠扬轻快的吉他伴奏,歌手轻声吟唱着用秭归方言写就的歌词,向大家描述归州古城居民熟悉的生活场景,以及秭归人民为支援三峡工程建设,搬离故土建设新城的画面。

据歌唱者、词曲作者向曦介绍,这首民谣的创作初衷是为了完成自己心底的一个心愿:为了建设三峡工程,古城归州需要整体移民到茅坪镇。向曦最亲的外婆,也就是歌词中提到的“嘎嘎”,一直对向曦说想去新城看看。

年,10岁的向曦和家人一道,随移民大军从古城归州搬迁到新城茅坪,然而他的外婆却在整体搬迁的前一年去世了。外婆没能亲眼见到新城,成了向曦心中永远的遗憾。也正因此,大学就读于武汉音乐学院的向曦在心中立下了一个愿望——将这份情感写进歌里,让经历过三峡移民的秭归人,能够从熟悉的方言里,寻找到那份情感上的共鸣。

“小时候,妈妈一直用背驾儿(背篓)背我,歌词中我也提到了这个物件,用来展现老秭归人质朴的生活。”向曦在谈到歌曲的创作历程时,对歌词中出现的一些具有秭归标签式的物品,进行了解读。

这首饱含移民真情实感的民谣也引来了秭归网民的热议。网友宋正来评论:“老秭归,留给我们太多的记忆和思念,为三峡(工程)建设,秭归人民奉献了太多。我的记忆里永远忘不了南门广场,老城墙,鸭子潭,桃花鱼,情人桥……”

“这也是我给自己定的30岁前要完成的目标!”年,向曦从武汉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秭归一中任教音乐。今年4月份,即将30岁的他,用一个月时间写词谱曲,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于今年5月份到武汉、宜昌等地专业录音棚完成了录音工作。

“秭归人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贡献,应该让更多人知道。”向曦用充满期待的语气说道。

年8月28日,秭归新县城开工建设,

年8月28日,秭归新县城搬迁庆典。

……

二十四年,转瞬即逝,

二十四年,县城变迁。

二十四年,不变的是我们对儿时的怀恋,

二十四年,不变的是我们对未来的憧憬。

赞赏

长按







































白颠疯病初期什么症状
治白癜风长沙哪家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y/14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