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的三个维度,你知道吗
“北岸控密度、南岸控高度、滨江控宽度,这是我们宜昌的‘城建铁律’。”10月2日,宜昌市委书记熊征宇做客湖北广播电视台《先行谈——对话市州书记市长》,谈到城市集中集约发展时表示,宜昌将坚持这三条铁律,保护好“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独特城市风貌。
01:21为何要设置三条铁律?“三度”管控有哪些具体指标?一文了解→
首先,来看宜昌的自然地理条件。
宜昌是湖北地形最丰富的城市之一。
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宜昌,地处鄂西山区与汉江平原的过渡地带,高地相差悬殊——高山崖溅,江河溪流,各种地貌形态在宜昌间或交错。长江在宜昌倾泻而下,“水至此而夷,山至此而陵”。长江把宜昌市区一分为二,它被泾渭分明地划分为“北岸城”与“南岸山”。
所以,因地制宜来对城市建设破题,非常有必要。今年,宜昌发布关于《宜昌市滨江地区风貌管控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的公示,其中,明确提出“滨江控宽度、南岸控高度、北岸控密度”这三条铁律。
再来梳理下这些铁律的具体概念。
北岸控密度:
建设显城透绿的繁荣都市
在建筑密度、街区路网、绿地率等方面保持宜人的空间尺度。
路网密度不低于10公里/平方公里,居住街区基准容积率控制在2.0以下,商业商务街区容积率控制在2.5左右。
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还表示,将充分利用北岸城区山形水势,在建好柏临河绿廊、运河绿廊等基础上,沿江每隔1.5—2千米增设连通山水的垂江绿廊,增强滨江节奏感和感知度,提升市民通江可达性。
南岸控高度:
建设显山隐城的山水画卷
注重结合地形高差和周边环境,对建筑空间形态进行整体管控,营造优美天际线,展现城市的自然美、天然韵。
今后,宜昌长江南岸临江一线地块新建建筑基准高度要控制在18米以下,山城缓冲区新建建筑高度不宜超过24米,重点发展地区新建建筑高度不超过50米。
这三个数字是如何被确定的呢?
18米,不超过宜昌本土乔木的高度;24米,能让钢筋水泥掩映在青山之中;50米,是宜昌城区制高点磨基山相对高度的三分之一。
滨江控宽度:
建设高品质亲水绿岸
借鉴上海黄浦江建设经验,坚持还水于民、还岸于民、还绿于民,分段管控滨江宽度。
北岸新建地区和点军城区滨江公共空间宽度不小于米,艾家地区及特殊标志性建筑地区不小于米。存量地区结合更新改造控宽,葛洲坝片区滨江公共空间宽度不小于70米,猇亭区开展工业岸线整治滨江公共空间宽度不小于米。
可以说,“山水辉映、蓝绿交织、人城相融”的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宜昌的密度、高度、宽度,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好印证!
来源长江云新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y/1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