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步水清岸绿看湖北宜昌如何破解化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怎样 http://nb.ifeng.com/a/20180419/6515562_0.shtml

湖南日报记者李伟锋徐荣

深秋,长江湖北宜昌段,江风徐来,清流阵阵。这里是长江中游起点,是长江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国家重要生态屏障。

日前,记者参加“长江大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湖北行”采访,探究长江边的宜昌如何从“化工围江”困局中成功突围。

宜昌因磷化工产业而闻名。依托丰富的磷矿、航运、水源等优势,宜昌化工沿江而兴,产业规模一度超千亿元,占当地工业产值三分之一。

然而,化工产业对长江生态“伤得很深”:多家化工企业围江而建,长江水质受到影响,“指标生物”江豚数量急剧下降……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中,宜昌该如何作为?

为长远计,为子孙谋,必须守护好一江碧水。在发展与保护的抉择中,宜昌毅然选择了保护,出台化工产业整治3年行动方案,强力推动沿江1公里范围内化工企业“清零”。

粗略计算,关闭、清理、转移、搬迁化工企业,宜昌一年将损失近70亿元。

生态环保是一道必答题,不是选择题。宜昌笃定毅行,纵深推进化工产业转型升级。

退一步,水清岸绿。

临江而立的大型化工企业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绿树、花草错落有致,漫步其中,宛如公园。不看老照片,很难想像这里原来是装置林立的沿江厂房。

兴发集团总经理助理陈晓清介绍,这些变化来自于企业主动作为,实施“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加快绿色转型发展,“争做长江大保护的推动者和绿色转型发展的引领者”。

以往,兴发集团宜昌新材料产业园各生产装置产生的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园区的5个综合污水处理厂处理,再通过4个排污口排到长江。现在,宜昌市采取“铁腕治污、铁腕治企”手段,把长江边上所有排污口封掉,不允许任何企业有排污口,化工企业的污水经过企业内部一、二级处理后,统一由政府进行最后处理和排放。“先按要求把废水中的总磷含量降到百万分之四,再进入市政污水处理厂进行再处理,确保入江水质达标。”兴发集团有关负责人说。

兴发集团还主动拆除沿江装置22套,腾出多米长江岸线、多亩土地,高标准建设绿化景观带;投资10.7亿元提档升级、扩容改造园区全部环保装置;投资20亿元实施6个转型升级项目……

“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兴发集团携手中科院,组建有机硅研究中心,将产业链从单一的磷化工向硅化工延伸,产品由工业级向“高精尖”的电子级、医药级、食品级跨越,开发出13个系列个品种产品。

不单是产品,废热、废气、废渣,水、电、煤等资源也实现全园区、全流程循环利用。如此闭合循环,不仅降低能耗,减少仓储、物流费用,还为兴发集团每年新增效益3亿元以上。

念好“进退经”的,远不止兴发集团一家。

三宁化工一手关停4个产能过剩项目,淘汰落后产能合成氨;一手在武汉光谷建设研发中心,引进、采用国际领先技术,启动新材料乙二醇项目,实现了“从低到高”的跨越发展;宜化集团、开元化工等家沿江化工企业在关、转、搬过程中大步谋“进”……今年初,老化工已发出新蕾,升级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

通过打好理念、动能、结构、效能、机制“五个加速转换”的组合拳,宜昌经济实现一增一降:化工产业比重持续下降,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业不断增加。近期,总投资35亿元、年产车20万辆的广汽集团宜昌乘用车智能工厂正式投产。

宜昌,在守护好一江碧水中,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大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来源:湖南日报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y/1164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