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惟危

****总有一股力量,试图扭曲人们的学习****

上周末有点公事在宜昌,周六晚上来参加了第次会议,很开心,又见到了老朋友,也有些遗憾,很多朋友都没见到。

会议的Tabletopic环节,大家讨论了“不安全感”,participants都说了很多,看着大家的热烈发言,我突然想到了“人心惟危”。

这篇文章是对那天晚上讨论的总结,但比会议中的内容更详实、更严谨。发出来和大家分享。

———————————————————

第一次接触“人心惟危”可能是在中学,那时候被告知它的意思“人心叵测”。随着年龄的增长,疑惑就越来越重:为什么那么多传世的经典在“正统”的解释里都是偏负面的?如果“人心惟危”的意思是“人心叵测”,那接下来的三句话“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在意思上岂不是无法连贯起来?

显然,有一股力量,试图扭曲人们的学习。如果想把把事情弄明白,只能靠自己去寻找和思考了。

我们先看看目前流行的解释:

1.百度百科:一处解释为“人心险恶难测”,一处解释为“人心居高思危”

2.鲁迅:后来他对于我那“人心惟危”说的怀疑减少了。

3.南怀瑾:人心惟危,就是说人的心思变化多端,往往恶念多于善念,非常可怕。

这些解释有一个特点:把“人心惟危”当成了照妖镜来度量他人,而不是审视自己。南氏如果是孔子门徒,夫子对他恐怕不仅只是让弟子们“鸣鼓而攻之”了,而他居然风靡了海峡两岸,实在让人匪夷所思。

我们再看看大儒们是怎么解释的:

1.王阳明:人心,则杂于人而危矣,伪之端矣(注:这段话和前面一句的”诚”对应)

2.李颙:人之病疼各别,或在声色,或在货利,或在名高,一切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是非心,种种受病,不一而足。”

3.陆九渊:罔念作狂,克念作圣,非危乎?

4.朱熹:...或危殆而不安...而不知所以治之,则危者愈危...

大儒们的解释,就非常有趣了:王阳明在谈论“诚”的下一句说:人,如果与他人发生了联系,就可能作“伪”,这就是一种“人心惟危”。当世界只有我们一个人的时候,没人会想到要做“君子”的,而“杂于人”成为社会人的时候,有人就希望做一个“君子”,就按照“君子”的要求去行动,而不是考虑自己和互动对象的真实感受,这就是“伪之端”矣。

李颙谈论“人心惟危”很贴地气:人心惟危,所以人心的“病痛”是千差万别的,有人是因为声色,有人是因为钱财,还有人因为名气,还包括胜心、妒心、悭心、吝心、人我心、是非等等。他说的就是活脱脱的普罗大众,包括你我啊

作为一个学霸,陆九渊的阐述就不太贴地气:心之动即为念,不知不懂或者放任自己的心,就是“狂”,而认识自己并调整自己,才能脱离“狂”,如果日益精进,有可能进化到“圣”的境界。这就是典型的人心惟危。

果然是学霸啊,一张口就是“圣”,怪吓人的。

朱熹的解释非常有趣:在“危殆”之中的人,是“不安”的,如果不知道自己处在这种状态,也不知道怎么正确处理(不知所以治之),那么这个人的“不安”就愈发加重了。这活脱脱是在介绍一种病态心理的形成机制。比如斯大林。

人心惟危的意思,是说人的心只有一个特征,就是“危”。

“危”的意思,就是悬崖上的人。

周围的风雨吹来,“心”会被风雨影响;

头顶的阳光照来,“心”会被阳光影响;

即使没有风雨、也阳光正好,“心”也可能被自己的“心”扰动。

这就是人心惟危的本意!

Mike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要多少钱
白癜风有什么特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s/32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