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女人居然叫姑娘婆婆会说宜昌话么
宜昌的锅锅姐姐,粟粟娘娘们,小编在这里给大伙请安啦!
小编突然发现自己以及身边的人交流时基本上使用的都是“普通话”,而宜昌本土的“方言”却渐渐的没有多少人知道了!尤其是00后、10后的“小儿们”,基本上都不知道宜昌话怎么说!
小编想,中国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正是由于它的多元性和地域性。如果到处都是一种声音,一个腔调,那是不是会显得格外的单调呢?
为了提高大家的“方言”水平,小编就来“看图说话”考考大家咯!
在宜昌
“饼类美食”都叫“粑粑”
“馄炖”我们喊“包面”(比馄炖稍微大一点)
“玉米”叫做“苞谷”
在宜昌
“好舒服”被称为“好安逸”
“睡觉”被称为“睡阔睡”
“淋了雨”就是“汊到雨”
在宜昌
一份“思念”就是一份“欠”
一种“喜欢”就是“欢起”和你在一起
一种“讨厌”叫做“学非死你”
在宜昌
”不知道“说成“不晓得”
“我知道”说出来就是“我醒得”
“吹牛”管它叫“日白”
在宜昌
女人叫“姑娘婆婆”
男人叫“大老爷们”
夫妻叫“两口子”
在宜昌
“摔倒了”就是“跶了一蹼趴”
满头是包,我们都笑他“包老爷”
“挨打”就是“挨篾片儿”
嘻嘻!不看不知道
一看吓一跳
原来咱宜昌的“土”话真是土的掉渣
但却亲切可爱
只是,现在会讲方言的人越来越少了,真是可惜,其实方言也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财富啊!
不过现在好了,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启动了,保护咱宜昌方言是刻不容缓!
如何把纯正的宜昌话永久保存下来,让家乡语言文化更好地记录和传承?近日,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宜昌)启动会在市教育局举行,这标志着我市对宜昌方言调查保护工作全面推开。
启动仪式上,操着纯正宜昌方言的“代言人”的亮相让人耳目一新。这10位由民间征集、专家遴选出来的宜昌方言发音人将肩负着配合课题组专家方言调查采录的工作,把自己的声音留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方言有声数据库中。“方言变化很快,而现在很多孩子较少说方言,一些方言今后可能会处于濒危状态。”课题组负责人三峡大学周卫华博士介绍,宜昌话特点归结起来,主要是语音语调语法接近普通话,所以称官话。另外,最主要的特点是儿话音明显。在调查中了解到,目前我市有90%幼儿园、小学生不会说宜昌方言,仅10%的孩子会说宜昌话;30多岁的青年人语言面貌靠近普通话。其主要原因是普通话推广的力度大,其次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流动,纯粹的宜昌人少了。
据了解,作为一项国家级的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收集记录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和口头语言文化的实态语料,建成大规模的多媒体语言资源库。
小编真心的谢谢这些保护“宜昌方言”的领导们,能让我们可爱的“宜昌话”永远传承下去!
END
他们正在浏览此文章
部分内容来源网络
编辑:闫菊萍、黄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s/1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