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江高铁武荆宜段,总投资5227亿元,
沿江高铁武汉至宜昌段,是整个沿江大通道中率先开工的路段。正线全长公里,总投资.7亿元,总工期4年。项目于年9月正式开工,预计在年建成通车。
关于沿江高铁,现在网上议论最多的说法就是“沿江高铁”不沿江。那么这条线路的走向到底如何?又是经过怎样的博弈才明确最终的线路走向呢?今天就从三维地图上,带大家看一下沿江高铁武荆宜段。
线路的起点位于汉口站,不过汉口站并不在沿江高铁的正线上,而是通过既有汉宜铁路连接的。沿江高铁主线路设计是从武汉城区北部穿过的,新设天河机场站、长江新城站,由于这2个站点远离中心城区,居民乘坐并不太方便,所以才引入了汉口站。
汉口站位于武汉市江岸区,这里地铁、公交、自驾都非常方便。车站始建于年,是一座非常有特色的建筑,也是武汉市的地标之一。经过多次扩建后,汉口站总建筑面积19.3万平方米,其中站房总面积8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10台20线,引入了京广、沪蓉、汉丹等县域,对于荆州宜昌等地的市民来说,应该是非常熟悉了。
过了武汉市,就进入孝感汉川市境内,汉川东站,位于汉川市城区东北侧约5公里,是武荆宜高铁第一个新建站,规模为2台4线,一般县级中间站规模。不过汉川市境内同时拥有汉宜和武荆宜2条高铁,这也是沿线城市羡慕不来的。
汉口至汉川的走向都没有太大的争议,线路过了汉川之后,开始向北偏,距离长江越来越远。因为新建的武荆宜高铁,需要照顾一个省直辖市天门。
当初汉宜铁路修建的时候,天门和仙桃就因为设站问题争论不休。后来虽然命名为天门南站,却是为仙桃城区修的。而且天门境内虽然铁路、高速公路众多,但是都远离城区,所以天门一直都在争取近城站。
武荆宜高铁本来就是武天城际铁路的升级版,所以从一开始湖北省就是以天门为节点的。不过开始的线路走向是从天门南部经过,为何又变成天门北站,这个在后面我们会揭晓答案。
过了天门北站之后,进入了另外一个备受争议的站点:京山南站,这也是临近可研批复才最终上马的一个高铁站。虽然叫京山南站,距离京山城区直线距离都有25公里,而且这也是由京山市自费建设的一个高铁站。在去年还传出京山无力支付后续费用的传言,实际上京山南站的建设进度并未受到影响。
除了京山南站很偏外,钟祥南站同样也位于乡镇,距离城区直线13公里,不过跟京山南站自费不同的是,钟祥南站完全是一座“捡来”的高铁站。
我们前文说过,湖北最开始计划是走天门沙洋的,本来没有钟祥什么事。不过荆门市不愿意,因为从荆门城区南部穿过之后,会对城区分隔,这一区域正好是荆门大力打造的新城。
所以荆门市一直都在积极争取北绕方案,后来不惜自己承担北绕多出来的数十亿费用,国铁才最终同意。也就形成了现在钟祥南站、荆门西站的站位方案。
荆门西站,位于漳河新区西三环西侧,站房规模4万平米,车站规模为5台13线,算是地级市中规模较大的高铁站。这里汇集了沿江和呼南两大干线高铁,荆门也从高铁盲区,一跃成为十字交叉的区域铁路枢纽。
过了荆门城区之后,还可以看到另外一条线向南延伸,这是在建的荆荆高铁,已经全线完成铺轨,预计将在年底建成通车。在武荆宜高铁通车之前,荆门通达武汉,会借用荆荆高铁,在荆州中转,不过这一现象不会持续太久。
现在线路进入宜昌市境内的平原和山区过渡的丘陵地带,第一站是当阳西站,位于玉泉街道国道附近,距离中心城区4公里。当阳西站站房规模为1.2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2台4线,跟钟祥、京山规模一致。
线路即将到达终点站:宜昌北站,地位位于夷陵区龙泉镇,距离中心城区夷陵广场直线距离18公里。宜昌北站,也是湖北规模较大的一个重要枢纽站,站房面积8万平方米,站场规模为9台20线,设计体量跟襄阳东站一致。不同的是,宜昌北站有4台9线为预留,何时实施暂时未知。
#深度好文计划#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s/11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