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委给30位牛人打优,他们牛在
读书时,有那么一阵子,老师批改作业或试卷,不是打多少分,而是以“优+”、“优”、“优-”、“良”、“中”、“差”等等,来进行评判。谁若获得“优+”,班上就会向这位牛人投去羡慕的目光。毕竟,“优+”的资源总是稀少。
就在年2月13日的宜昌市委常委会上,常委们经过“阅卷”、讨论,一致给30个“牛人”打出了“优+”。
这30人都有谁,他们牛在哪儿呢?
我们先从年春夏之交说起。
“十月怀胎”
去年4月25日,宜昌市委、市政府下发一份通知:《关于印发宜昌市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暂行办法等三个办法的通知》。
这份通知中,就有《宜昌市优秀高技能人才选拔管理服务暂行办法》。正是根据这个《办法》,一个月后的年6月,市委人才办、市人社局启动了“宜昌市第一届优秀高技能人才”推荐选拔工作。
由于是“第一届”,还由于“高技能人才”前不可或缺的前缀“优秀”,这就注定了推荐选拔过程的严肃性,甚至“残酷性”。
推荐选拔九步骤⊙1.组织申报全市共申报符合条件人选82人
⊙2.资料初审筛选出符合条件人选70人(综合技能类61人,职业教育类6人,民间工艺类3人)本轮淘汰率14.6%
⊙3.量化评价按得分情况排出前50名人选(综合技能类42人,职业教育类5人,民间工艺类3人)。本轮淘汰率28.6%
⊙4.专家评审年10月24日,省、市7名受邀专家担任评委,按照(1)通阅申报材料(2)实名制投票(3)发言讨论(4)合议表决的程序,确定了30名拟推荐人选(综合技能类24人,职业教育类、民间文艺类各3人)本轮淘汰率40%
⊙5.实地考核组织专班,一核实申报材料的真实性,二座谈了解考核对象德能勤绩廉等方面的表现。考核期间,未收到影响考核对象的意见。
⊙6.市委人才办研究审核
⊙7.市政府常务会年12月2日,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通过了《宜昌市第一届优秀高技能人才人选名单》
⊙8.市委常委会审定今年2月13日,市委常委会审定了《宜昌市第一届优秀高技能人才名单》。
⊙9.媒体公示今年2月14日—2月18日,该名单在市内各媒体刊登播发,通过公示。
从年4月25日通知下发,到今年2月18日公示结束,前后历经10个月,恰似“十月怀胎”。
“牛人”何技
2月出炉的名单虽是“呱呱坠地”,但名单上的人却早已在各自的行当历练已久。先看名单:
如今冠戴“第一届优秀高技能人才”头衔的他们,究竟牛在哪儿?
智通兵工作照
智通兵是宜昌长机科技公司的车工,20多年来,他先后将60多种高精度零件从普通车床“挪”到数控车床进行加工,技术革新达几十项,经验、技术在全班推广后,工效提高了50%,产品合格率达到99%。在他的传帮带下,一批年轻技师涌现出来。
周磊工作照
宜昌船舶柴油机有限公司的周磊是一名冷作工。年、年,他参与研发国内首台7AF.05排气接管和PGT25涡轮发电机底座,先后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顺利通过首台海工产品质量认证,为公司赢得价值约万元的后续产品订单。
李凤英工作照及其用根竹丝制成竹编画“兰亭序”
李凤英来自五峰渔洋关镇三房坪村,56岁的她,将传统竹编革新为土家竹编画,每厘米宽的竹片,她可以轻松分解为20至40根竹丝,然后用它们编画,以此传播着土家文化。她也是“湖北省民间工艺大师级传承人”。
……
30人的“牛技”绝活各不相同,我们就不一一展示,但他们的地位和作用值得敲敲黑板!高技能人才——
是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技术工人队伍的核心骨干
是产业大军的优秀代表
是大城工匠
在宜昌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梁八柱”
人才是第一资源。
“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更加积极的创新人才引进政策,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之一。
宜昌市委书记周霁说:国际国内发达地区经验告诉我们,一切竞争最后都归于人才的竞争。人才是决定性因素,是发展的动力源。
“创新创业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优秀高技能人才”、“优秀专家”,从本文最开始提到的通知,到下图,可以管窥到宜昌人才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以及引才聚才、重才用才的拼劲。
宜昌市人才数据库
截至目前,全市人才总量达到52.6万。其中: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1.6万
专业技术人才27.8万
高技能人才11.2万
农村实用人才7.3万
省管以上专家有人,其中:
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7人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人
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专家96人
享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97人
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人
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10人。
周霁书记曾寄语兴发、南玻等企业:“既要争第一,更要争唯一。”
“争唯一”的背后,实则是对人才引进的具体要求,也是宜昌发展如何从“望其项背”到“换道超越”的方法论。
换言之,欲“求”人才,关键在“用”,贵乎于“心”。既要让人才在宜昌“生根、发芽”,更要让人才在宜昌“开花、结果”。
宜昌美光硅谷生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邓亚光,虽是美国国籍,但自年来宜昌创业,他每年在宜昌的时间有10个月。
他的创新团队已研发出第三代检测肿瘤标记物监测磁捕仪,成为该领域最前沿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的目标是:争取3至5年内企业上市。
聂道静于年1月创立宜昌市微特电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如今公司投资建设传感物联孵化器,目前入驻企业达到80家,孵化器产值突破3亿元。
功由才成,业由才广。人才体系的“四梁八柱”,正在撑起宜昌新的千亿产业。
以最热门的新材料产业为例,宜昌旗下,已来了新的牛人。
杨学林博士最早提出将石墨应用于锂离子电池之中,获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其研究在石墨资源精深加工方面有巨大潜力。目前,他与企业共同组建的新型石墨材料研究中心,被国家发改委批准为“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是宜昌市第一家国家级创新平台。
“杨学林”们的到来,使得宜昌的新材料产业进入千亿量级的冲刺阶段。
新的阶段,“四梁八柱”体系还在加固:
宜昌依托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宜昌市人才工作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在驻外机构、重点企业、知名高校探索建设“招才引才基地”,汇聚海内外高端人才和智力成果;启动“入股宜昌”引才计划;“三峡国际人才城”项目正积极推进……
求才若渴,引而不竭。
牛人在途,奔来宜昌!
来源
转载请注明:http://www.yichangshizx.com/ycsls/2315.html